陈祥中:宝纛河畔的“食用菌大王”

点击:983 |

  秋高气爽,云淡风轻。和平乡太阳村龙咀组,宝纛河畔的一处田野里,48岁的陈祥中正在向周边群众现场示范桑枝木耳的田间管理技术。在他的身后,一排排木耳菌棒整齐排列,乳白色的菌棒上,凸起一个个黑点。“今天看是黑点,过几天就变成了黑木耳。这个季节,木耳长得快,田间管理很重要!”陈祥中边示范边介绍。

  1998年,陈祥中从外地返乡创业,开始接触袋料香菇的种植技术。自此以来,他20多年咬定“食用菌”产业不松劲,用心钻研种植技术,带领周边农户种植香菇、木耳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食用菌大王”。

  “人勤快、脑筋活、肯钻研,搞食用菌的技术一流的。”在宝纛河两岸,乡亲们说起陈祥中,都会伸出大拇指。

  1987年,陈祥中初中毕业后,回家干农活、挖草药。虽是家境贫寒,但他穷不失志。他利用放牛的机会读《增广贤文》《三字经》等古文,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知识。1991年到浙江金华务工一年后,就靠务实肯钻的劲头获得老板的信任,负责50多名职工的管理工作。

  “98年小孩出生后,就选择回来发展。当时乡里引进浙江的种植技术,鼓励群众发展袋料香菇。我在浙江也接触过,觉得这个适合我们山区发展,就第一个报了名。从此,就和这香菇木耳结了缘。”陈祥中回忆说。

  看准了,就铆足了劲干。1998年,陈祥中做了5000棒香菇,赚了5000块钱。第二年,1万棒;第三年2万棒;2005年,开始发展桑枝木耳……高峰期时,他种了7万棒香菇、木耳,赚了20多万元。

  产业发展顺风顺水的背后,是艰辛的付出和执着的追求。从原材料收集、制棒到灭菌、接种、养菌,再到下田、管理、采摘,陈祥中对每一个环节都全程跟踪、精心把关。灭菌期间,他天天忙到后半夜,连续两个月未睡过一个整觉。食用菌生产,技术很关键。品种不良,灭菌不到位,往往会出现菌棒大面积坏死等恶劣后果。从接触食用菌的第一天,陈祥中就开始琢磨技术,积极开展菌种改良研究。他买来书本和试管,边学边实验,成功培育出适应本地山区的木耳菌种。2018年生产的桑植黑木耳,经过严格的检测后,远销到马来西亚等地。“创业之初,政府的支持帮了我大忙。家乡的好山好水,让我们的产品富有竞争力。2018年,我注册成立了思农家庭农场,下一步要更加努力地干。”陈祥中如是说。

  富了小家,惠了乡邻。在陈祥中的家庭农场,周边的贫困户找到了就业机会。近几年,陈祥中每年开出的工人工资就有5万余元。同生产组的陈裕民、陈长流等贫困户通过发展桑枝木耳和香菇种植先后脱贫致富。

  小小食用菌,圆了陈祥中的致富梦。曾经的贫寒之家,建起了小洋楼,购买了小轿车,走出了大学生……陈祥中坦言,有目标、有恒心,弱鸟先飞,久久为功,就一定会取得成功。

来源:
收藏 分享
一键拨打报料电话:0556-2222226 

Fatal error: require_once(): Failed opening required 'cs.php' (include_path='.:/www/server/php/54/lib/php') in /mnt/yuexirenxian/caches/caches_template/yuexirexian/wap/footer.php on line 124